一、引言: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由机械学、光学、化学乃至后来的电子学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摄影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电影、电视也随之应运而生。摄影技术作为影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它特有的个性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影视皆是以摄影为基石的艺术,镜头前的影像也正是通过摄影这门技术传达给观众的,正是因为有了摄影,电影、电视才成为一种不同于绘画、不同于戏剧的艺术种类。因此,提高摄影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乃是提高电影和电视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的关键。而下面结合我组的毕业设计课题《大学生心理咨询片》来分析一下各种镜头在电视片中的运用以及怎样把两种影像语言(蒙太奇、长镜头)贯彻到实践拍摄中去的。摄像是一门艺术,艺术就讲究创新,我们在拍摄当中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节要多多揣摩,丰富自己的拍摄技法,创作出较完美的作品来。
二、 不同景别的镜头及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当时的心理需要,或远看其势,近看其质,或扫视全局,或盯住一处,或看个轮廓,或明察细节。影视艺术正是为了适应人们这种心理上,视觉上的变化特点,才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一般是由摄影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大致分以下几种:
(一)远景:画面中包含的景物范围最大,视野广阔,细节不能得到表现。远景的作用:
1.通过展示巨大空间 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
2.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如茫茫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 草原。
3.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和诗意,从而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主要用于表现自然环境气氛。常用在节目的开篇或结尾,或作为过渡镜头。
(二)全景:画面中包括被摄体的全貌及周围环境。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它们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如果是人物、画面中能清晰看到人物的全部动作。全景的作用:
1.介绍环境,表现气氛。
2.展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展示大幅度动作。
主要介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特征的反映,还要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空间位置,表现出环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同时拍摄全景时,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加强空间感,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突出主体。
(三)中景:中景画面中人物的形象,物体形状特征占主要成份。背景与环境的作用降低。但仍不与环境脱节。中景作用:
1.交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拍摄中景要注意抓取被摄体最有表现力、最吸引观众的部分。要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被摄物体的典型特征。处理好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近景: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白范围进一步缩小,内容更单一,背景作用完成降低到次要位置。近景的作用:
1.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
2.展示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
近景在拍摄人物时比中景更注重人物细腻的神情和气质的表达,在拍摄物体时更注重表现物体局部的特征、质感。由于近景画面观众的观察更为细致,所以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尤其教育节目更要注意画面的真实性、科学性。
(五)特写: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内容简洁,表现力强。特写作用:
主要用于表现或强调人和物某一细部和表情特征。
特写画面在表现人物面部时,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形成一种区别于戏剧舞台的电视场面调度。特写画面在准确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方面也很重要。
电视节目中景别运用的是否得当和有效,是检验创作者思路清晰与否、表现意图明确与否的重要尺度和标志。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由于我们的讲解是通过案例来实现的,在编排故事情节中使用了大量不同景别的镜头,根据片子所表现的意图不同景别的镜头错综交叉出现,为片子带来了艺术性和视觉上的享受。比如说在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女主角看到自己的男友和别的女生在一起时,为了表现女主角此时此刻的心情,在表现这一情节时景别的安排是由远至近逐步发展的。这种景别的安排更加剧了女主角内心的情感世界的变化,形成了蒙太奇中的前进式句型,气氛由平和推至到了高潮。
三、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固定镜头是一种静态造型方式,它的核心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画面中人物可以任意移动、入画出画,同一画面的光影也可以发生变化。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固定镜头使用最频繁,两个切镜头间的组接基本用的是此镜头。在拍摄前我们都经过了仔细的思索来选择合理的镜头,使用固定镜头的感觉从观众的角度说有一种客观的呈现画面的内容,反映被摄体的运动变化,观众的情绪变化受画面的影响不大,我们就是本着从观众的角度来选择使用固定镜头,使它恰到好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一) 固定镜头的功能和作用
1..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在对会场、庆典、事故等事件性新闻的编辑中,常常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定画面交待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2. 固定镜头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运动镜头由于摄像机追随运动主体进行拍摄,背景一闪而过,观众难以与一定的参照物来对比观看,因而也就对主体的运动速度及节奏变化缺乏较为准确的认识。
3. 固定镜头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等感受。因此,我们在编辑镜头时,可以利用固定镜头在心理感受上与运动镜头偏向于“动”的心态的不同之处,来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服务。
(二) 固定镜头的局限性
1. 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 固定画面框架内的造型元素是相对集中、比较稳定的,所以一个镜头很难实现构图的变化。
3. 对活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表现。比如花样滑冰、赛跑等。
4. 编辑中用太多的固定镜头,容易造成零碎感,不如运动画面可以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生活原貌。
三、 运动镜头
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大量使用的是运动镜头。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运动镜头必然会出现景别、方向、视角、速度等的变化,这为摄像的表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手法。镜头运动使摄象机与被摄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使某些对象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使另一些对象得以淡化、掩盖或消失。运动镜头为画面的表现起到了调节和改变关系的作用,它不仅给画面增添了动感,而且也是摄像有别于其它艺术的造型特征,再现了眼睛在观看中的运动形态。它的运动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 推镜头
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它相当于人们面对着主体走进去看。用推镜头,使银幕的取景范围由大到小,画面里的次要部分逐渐被推移画面之外,主体部分或局部细节逐渐放大,占满银幕。在景别上也由远景变为全、中、近景甚或特写。此种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
但是在推镜头中由于起幅时镜头的广角端比落幅时长焦端景深范围要大,容易出现起幅时画面清晰,然后越推越虚的现象,而且特别是在手持像机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画面明显的抖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在开拍前先将镜头推至长焦端聚焦,然后拉至广角端以解决画面越推越虚的现象,还要尽量使用三脚架或其它防抖动措施来解决手持机器带来的弊端,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个镜头从头到尾都能保持清晰。
比如说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人际关系这个案例中,有一个镜头是:其他同学都在一起说笑吃饭的时候,而有一个同学却在一旁单独的吃,在这个场景中先是通过一个固定镜头拍摄在一起同学的镜头然后慢慢的推到那孤僻同学吃饭的镜头上,在这场景中运用此镜头的作用就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从其他同学的行为上集中到这个人的行为上,而且在表现上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观众很清楚的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拉镜头
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影由近而远向后移动离开被摄对象;取景范围由小变大,被摄对象由大变小,与观众距离也逐步加大。画面的形象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化为整体。在景别上,由特写或近、中景拉成全景、远景。拉镜头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
拉镜头在电视中可以代表剧中人的主观视点,表示距离的增加。在恰当使用拉镜头有时给人一种即将发生事情展开序幕的感觉,使观众自然而然意识到被拉开的被摄体和下面的故事有着必然的联系。另外,在表现某些宏大、热烈的场面的蒙太奇段落时,第一个镜头可以用此镜头,由场面中特定的部分开始,然后拉开到全景,能取得先声夺人、中心开花的效果。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有一个场景是:由一个女主角的脸部哭泣的特写镜头拉到躺座在床上看照片的中景镜头,在这个场景中用的就是拉镜头,它一方面交代了女主角所在的环境以及她的行为状态,另一方面起到一种控制观众视线的作用,观众的视线范围跟随着画面范围的展开逐渐扩大。
(二) 摇镜头
摄影机不作移动,借助于活动底盘使摄影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拍摄,有如人的目光顺着一定的方向对被摄对象巡视。摇镜头能代表人物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它在描述空间、介绍环境方面有独到的功用。左右摇常用来介绍大场面,上下直摇又常用来展示高大物体的雄伟、险峻。摇镜头在逐一展示、逐渐扩展景物时,还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摇镜头可能是摄影机所有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在机身运动过程中先后展示被摄物体的各个部分,而一个固定的远景镜头则一开始就将一切都呈现了出来。因此,摇镜头倾向于引导观众的视线,远景镜头则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他想看的东西。有些被摄体适合逐步表现,但在动作较多的场合,摇摄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画面的内容。在摇镜头中,由于被摄体对象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有时也需要在不断的变化中调整焦点和构图。由于摇镜头突破了画面边框的限制,可以展示固定镜头所难以表现的空间范围。
摄像机开始运动要平稳。摇摄过程中,运动物体应该保持在画面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一般情况下,被摄主体人应该为于画面中与他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这样做一方面方便他出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观众预先得知他的目的地。而且摇摄的方向决不能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这样做会使这个摇镜头很短,还会增加画面的晃动感。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用到了很多摇镜头,其中在讲述情感问题时有这么一个场景:当女主角已经对自己的感情心灰意冷决定以死来逃避现实,在她来到楼顶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时,其中用的就是摇镜头,使用此镜头能够让观众视线跟随着女主角的步伐的节奏一步步走向死亡,使观众在其中多了一份思索,摇的过程是一个长镜头,延续了时间,扩展了空间,增强了画面真实觉。
(三)移镜头
在拍摄中,摄像机沿着一个方向同被摄体保持一定距离,在运动中拍摄静止或运动体,可充分表现人、物、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进行弧形或升降移动。这种移动可以使观众连续不断地改变视觉角度,感到空间视野的强烈变化。移动镜头的视野非常自由,突破了电视屏幕固定框架的限制,对空间的表现力很强。在表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场面时,固定镜头和其它运动镜头受摄像和视点限制较多,而移动镜头可以深入到场面的每一个角落。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视点不断变化,移动镜头画面中的主体、环境、光线方向。透视等造型要素都在变化。因此,往往是一种复杂的多构图镜头,具有独特的造型效果,大大丰富了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同时,由于内部结构复杂,移动镜头一般都较长,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能够传达出复杂的含义,有时可以起到一个蒙太奇句子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又保持了时空的连续,所以,它比蒙太奇手段显得更自然、跟真实、更真实、更富有现场感。
移动镜头类似于生活中的人们边走边看的状态,它同摇镜头一样能扩大银幕二维空间映像能力,但因机器不是固定不变,所以比摇镜头有更大的自由,它能打破画面的局限,扩大空间视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景。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其中有一段是女主角和男主角分手前手挽手一起漫步在小路上的镜头,跟着主人公走路的步伐使用的就是移镜头,通过镜头的移动保持和主角等距离的接触,使观众的视线始终跟着他们的节奏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视野非常自由,突破了电视屏幕固定框架的限制,对空间的表现力很强。
(五)跟镜头
摄影机跟随被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的移动镜头。跟镜头始终跟随运动着的主体,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适宜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在运动中展示运动形态、精神面貌,画面富有动感,还可以通过人物,非常自然地引出环境。如果利用跟镜头从背面拍摄主体人物,画面中呈现出人物的背景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画面中的环境即主体人物的视线范围,观众的视线与节目中人物的视线是一致的,观众很容易产生一种认同感。
五、其他镜头
(一)空镜头
画面上没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镜头。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空镜头的内容不“空”,只是没有主体物—人,但有和剧情配合的自然景物,如蓝天白云、青松翠竹等能起到比喻、象征、抒情、烘托气氛、借物写人等作用,
它是影视介绍环境、叙述事件、刻划人物、 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空镜头的在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时,往往出现在影片的开头。
在我们这个片子当中也用了不少的空镜头,在连接故事情节的脉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起到了转场的作用,使镜头的组接更加自然流畅,另一方面由于几个空镜头的插入丰富了画面,起到点缀的作用。
(二)仰俯镜头
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在电影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仰摄就是摄影机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了观众 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俯摄代表了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俯镜头在感情 色彩上,使人有阴郁、渺小、压抑的感觉拍摄角度适宜表现人的悲剧命运或是反而人物的可憎卑劣。在许多影视片中,时常用俯镜头拍摄敌人的酒宴、赌场的嘈杂、匪徒的密谋等等。
(三) 主、客观镜头
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 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 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客观镜头是从置身事外的角度进行拍摄。观众从一个看不见的旁观者的眼睛高高在上地观察事件的发展。既然这种镜头不从剧中人物的视点看事情,它也就不带有个人色彩。剧中人物必须表现得对摄影机的存在一无所知,并且不能直视镜头。一旦剧中人物不慎直视镜头,甚至只是斜眼一瞥,客观视角就被破坏了,大部分电影都是从客观视角拍摄的。
在片子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不同镜头的运用,除了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外也适当加入了一些辅助性的镜头,比如说主客观镜头,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主客观镜头的插入为表现人物思想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片中用到主客观镜头很多,如女主角当听到男友叫她时先是用客观镜头交代女主角所处的环境及行为动作,当听到男友的声音后,下面一个镜头用的是模仿女主角视线的主观镜头,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六、拍摄时的技术要领
在片子的拍摄中为了能够保障画面美观、清晰、稳定、流畅,我们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来减少画面的抖动,在某些场合无法使用三角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其它的支撑物或其自身来达到平衡,力保减少画面的扭曲。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平”:指摄像时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正常画面的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拍摄一个特定的全景或是河面、海平面时,如果摄像机不水平,播放出来的画面观众会感觉非常别扭,因为它违反了事物的自然规律。用具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水平仪上的气泡校准画面的水平;肩扛式或没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借助寻像器的横边与景物的地平线平行,其纵边与垂直线平行,就能是画面水平。
(二)“稳”:指的是在拍摄时摄像人员把持摄像机要稳,不要左右晃动或是抖动。拍摄对象、范围、起幅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等都要准确。克服的办法是一要练好基本功;第二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摄像用的三角支架。
(三)“准”:是指根据你要表达的思想、意图在捕捉拍摄对象时一定要准确。如某个角色在说话,这时镜头应该对准这个角色。再比如在拍摄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关注颜色的变化时,镜头必须抓住出现变化的主体。
(四)“匀”:是指拍摄出来的整个画面构图要匀称,比如在拍摄一台服装秀时,模特在行进当中应该始终出现在画面的中央位置。如果只拍到半边身影,整个画面就会很难看了。
以上这几点是我们在拍摄时所要注意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是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原则来表现更加完美的画面。比如说在记录一场抓捕罪犯逃跑的场景时,画面出现抖动、不匀称反而更能显出事件的真实感。
七、 影像语言—蒙太奇与长镜头
(一)蒙太奇与长镜头概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意为“构成”、“装配”,是电影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段。所谓“蒙太奇”手法也就是指一部电影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合”而成,这些镜头是分别拍摄完成,然后再按照作者的整体构思进行有效的组装,结构,布局,使其通过连续不断的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从而组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甚至一部完整的影片。运用这一技法来处理镜头的联结和段落的转换,可使全片达到结构严整,条理通畅,展现生动,节奏鲜明的要求,有助于充分揭示画面的内在含义,增强剧作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长镜头”从字面看,不过是“短镜头”的对立物。而在长与短之间,很难用胶片的尺寸来下个定义。但是相对地可以这样说,长镜头是指用一个比较长的镜头(有的长达十分钟),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20世纪40年代,人们通过创作实践,深入探索这种长镜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的潜力,开始意识到,除了依赖镜头之间的蒙太奇方法可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外,还能够在一个镜头内部,依靠场面调度、摄影机和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方法,也能达到对现实的概括目的。正是在这种长镜头的启发下,安德烈•巴赞向蒙太奇理论提出挑战,创立了他们的“长镜头理论”。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只有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生活事件,由于没有破坏时空的连续性,所以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而电影艺术也应该让观众自己进行审美判断。
(二)两种影像语言的由来,它的由来至少有下面几种:
1. 对影视的本性的不同解释。所谓对影视的本性的不同解释,我们知道:“长镜头”对电影的本性、对影视的本性理解,主要是从影视艺术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出发研究的。比如有一本名著《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这本书曾说过, 电影的本性就是“物质世界的复原”,就是把我们日常能够用眼、用耳、用触觉感觉到的物质世界,原原本本的复原在银幕或屏幕上。这种美学的追求,在影视艺术中只有靠时空连续的长镜头语言来实现。
2. 蒙太奇的电影理论比较看中于电影、电视作为一种艺术所具备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而且比较倾向于运用剪辑的手段来制造戏剧性的效果,达到造型的目的。极端的蒙太奇主义叫做“蒙太奇至上主义”,他们认为电影和电视基本上是完成在剪接台上的,甚至有人说蒙太奇就是电影的一切,蒙太奇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所以说,对电影也包括电视本性认识、理解上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对画面语言处理和运用的不同追求。
3. 不同的宣传策略的考虑。长镜头的写实主义美学追求力图要把导演或作者的主观倾向,包括它的社会倾向、对美的追求、对造型的欲望更加隐蔽起来,隐蔽在他客观记录的事实影像的背后。这样的策略是一种“非直接”的表现,好象更巧秒一些。而蒙太奇比较更多地主张直接使用造型的效果,用剪接的手段去影响观众,强制观众接受导演、编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解释,以及他们的感情、态度和抉择。
4.对画面艺术风格的不同追求。长镜头的理论主张更加朴实,更加能够反映事件真实的对象、真实的时空,而且主张电影和电视是完成在镜头前的;蒙太奇更加注重剪接台上的艺术,讲究影像和影像之间、镜头和镜头之间内在关系的揭示,而且常常是用这种剪接的技巧来给观众以美学的享受。所以,现实存在着两种绝然相反的画面处理风格和不同的影像效果追求。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两种影像语言的产生根源来自于对影视艺术特性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是出于相异的视角,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各异。其中并不存在谁是谁非,作为理智的实践者却应当学会全面的、科学的看待问题,冷静而巧妙地博采众长。
(三)两种影像语言的对比特点:
1. 蒙太奇的特点:
蒙太奇的一个特点是:表现的、主观的。
表现的艺术不仅仅是光指电影、电视,所有的表现的艺术,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的艺术的目的在于反映人的主观心理世界。比方说,表现人(包括编导、作者,当 然也包括观众了),表现他们对客观事件的态度、感情、解释等等。它比较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这种表露,这种表现常常不可避免具有主观性。
蒙太奇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主要的手段叫做形象对列。就是说蒙太奇的影视作品用什么来表现人的主观心理事件呢?他的手段是什么?是用形象的对列或者叫做镜头的对列。说的通俗一些就是用一个个镜头、一个个形象对接起来的,而这些不同的镜头或形象互相之间有依存和对列的关系。
蒙太奇的第三个特点是:它是剪辑的艺术,是有控制的剪接。既然它是形象的对列,那么它必须在剪接台上完成。蒙太奇的理论家认为,影视作品最终是完成在剪接台上的,电影是剪辑的艺术。
蒙太奇的第四个特点:它是一种强制的艺术,它封闭的叙述方式。蒙太奇的导演都是在调动镜头的对列,利用剪辑完成强制观众这么一个目的。因此,故事的结尾、事情的结论都是明明白白告诉观众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是强加给观众的,观众只能跟着导演的思路走,而不能有别的自由,不能有别的选择。像这样作品的一切结论、故事的结尾是由作者给定的,这种叙事方式叫做封闭型的叙事方式。
2.长镜头的特点:
长镜头的第一个特点:再现的、客观的一种画面语言。
和表现的艺术不一样,再现的艺术它所反映的目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不是表现人的主观心理世界。
长镜头的第二个特点:时空连续,为此,西方人称之为“场面调度”。蒙太奇的手段是使用“形象对列”,而长镜头的语言因为要客观的记录事件,所以基本上主张一次拍成一个镜头段落,而排除切换。这样一来,形象对列的镜头剪辑在长镜头来说就要被排斥。那么,不用形象对列,长镜头的手段是什么?是用场面调度,用时空连续的拍摄方法来实现这种场面调度。
长镜头的第三个特点:长镜头是属于摄影的艺术,无控制的剪接。蒙太奇的电影是完成在剪接台上的,而长镜头的作品实际上也不能说是没有剪辑,但是这种剪辑基本上是一种事务性的,段落和段落的衔接。那种被蒙太奇导演运用各种各样剪辑的技巧来实现煽情效果、完成造型表现的做法,在长镜头来说就不允许存在了。
长镜头的第四个特点:随意的、非强制的、开放型的叙事方式。蒙太奇电影对观众来说是带有一种强制性的,而长镜头的艺术与此相反,它记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它就有可能让观众自己从屏幕上所提供的这些形象来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可以做到让观众从导演或者记者提供的信息当中自己去看随意的选择,任意地去寻找自己愿意看的东西,甚至根据屏幕形象的含义做出自己的判断。
(四)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
可以说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长镜头顾名思义是指较长时间的镜头画面,是在一个镜头之中通过演员的走位和镜头的单体运动(推、拉、摇、移等技巧),在画面上形成不同的景别和构图,这与蒙太奇的依靠短镜头后期的组接和组合形成电影的理论相对立。从长镜头诞生那一天起,就有人发出“蒙太奇末日”的断言了。然而,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电影界对于这两种体系非但没有弃二求一,反倒综合起来加以运用了。从最早时期的两派电影人对立,以爱森斯坦和巴赞为最;到中期的相互渗透,如米特里和黑泽明;到80年代的共同运用,如科波拉和张艺谋。蒙太奇与长镜头已经不再是那么的对立和水火不相容了,在现在的影坛,经常可以发现两者共存于一部电影里。当然,仍然有一些电影人主张“纯表现”,像安哲罗普洛斯、索科洛夫等人坚持长镜头理论,塔仑蒂诺、狄克维等人坚持蒙太奇手法。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拍摄过程中,我们曾想通过运用蒙太奇和长镜头来提高整个片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把两者完美的结合贯穿到整个片子中是我们制作的初衷。片中有几处场景是我们精心策划的,想通过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再现视听影像,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够和拍摄经验不足所以不能达到尽善尽美,但大胆的尝试却也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针对蒙太奇和长镜头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影视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艺术手法,形成这两种影像语言是由于他们的观侧点不同,应该说两种表现手法都有它的艺术价值。蒙太奇着重的是达意,通过不同镜头的匹配组合最终形成导演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存在着人为的因素,而就是这种人为的因素才能把这种创作体现的淋漓尽致。蒙太奇所强调的是镜头组接后的抽象效果,正像爱森斯坦所说,两个画面组接后的效果得到的不是单独两个画面内容之和而是他们的乘积。电影电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们艺术价值的体现蒙太奇的作用是不可掩盖的。而与蒙太奇对立的长镜头也在影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它们对立是指两种理论的创始人在强调各自的想法中有分歧,蒙太奇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所着重的是剪接后的艺术效果而巴赞的长镜头理认为电影电视视应该完成在镜头前,强调它的真实性,时空连续性。不管是长镜头也好、蒙太奇也好,作为电影观众,我们应当是最幸福的。因为呈现给我们的,都是导演心灵和思绪的最精彩、最杰出的结晶。
八、结束语
镜头是影视剧中最基本的元素,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片》中由一个个单独的镜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视片,所以说每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片子的质量。在拍摄时我们力求使每个镜头都尽善尽美,确保整个片子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但由于在制作中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问题,比如说现场光线、环境、演员的时间问题等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减少它,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这段毕设紧张的忙碌在其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从先前的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到后来的拍摄技巧的灵活运用,无不体现了毕设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团结协作的精神毅力,使我受益非浅。